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華財富
產(chǎn)業(yè)智庫服務平臺

七禾網(wǎng)首頁 >> 產(chǎn)業(yè)&金融精選

大佬們的高考往事

最新高手視頻! 七禾網(wǎng) 時間:2022-06-08 09:46:56 來源:馮侖風馬牛 作者:風馬牛

TCL創(chuàng)始人李東生曾說:盡管漫長的十年浩劫幾乎荒廢了我們的青春,但是我們沒有虛度年華。在當知青的艱苦歲月中,我時常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作為自己的人生座右銘。因此在茶余飯后,常常博覽群書。鄧小平恢復高考制度給了我們新的機遇,使我能夠直接從農(nóng)場考上了大學。我們感謝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是我們成功的基礎。


事實上,像李東生這樣的企業(yè)家還有很多,因為高考,他們改變了命運,成為了今天中國市場經(jīng)濟的拓荒者。


這兩天,有千萬學子正在高考,我們把幾位企業(yè)家高考的故事分享給大家。祝所有的考生,一切順利,心愿成真!


1



任正非


任正非的小學是在農(nóng)村上的,不僅教室簡陋,而且條件艱苦。當時,他十分貪玩,對于上學漸漸有了退縮的情緒。為了鼓勵兒子好好念書,任正非的母親會給他講《大力神》的故事。雖然任正非年紀小,但他也明白了母親的意思:大力神之所以成名,是因他為人類做了很多有益的大事。此后,任正非暗下決心,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后像「大力神」一樣。


然而不幸的是,當任正非念高中時,正趕上三年自然災害。雖然迫切的求知欲望讓他可以一頭扎進書本里盡情地吸取書本上科學知識的「乳汁」,但書本中的「乳汁」只能解決精神上的貧乏,餓肚子的問題卻解決不了。長久下來,任正非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最后得靠補考才能過關。


臨近高考時,在家里復習功課的任正非實在餓得受不了了,望著書桌正對著墻邊放著的一個瓦罐,他淚流滿面。任正非知道,要是自己從罐里面抓一把糧食吃,一家人今天就得挨餓了。為了能攢點力氣將高考的功課盡快復習完畢,他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用米糠和野菜摻和一下,然后放在鍋里當餅一樣烙著吃。一旁的母親看到后,默默掉下了眼淚。


為了讓兒子安心學習,此后,任正非的母親早上總是塞給任正非一個玉米餅,并叮囑他,一定要安心復習功課。


功夫不負有心人,任正非憑借執(zhí)著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最終考上了重慶建筑工程學院(現(xiàn)重慶大學)。多年后,任正非回憶起這段辛酸往事時感慨道:如果不上大學,也許我就辦不了華為這樣的公司,只是社會上多了一名養(yǎng)豬能手,或街邊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對于父母的恩情,我無以報答……


生活的殘酷有時會讓人不知所措,不愿睜大眼睛去看清局勢的人終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而極力拼搏,渴望遠方的人最終改變了命運。如果,你再更加努力呢?


2



陳東升


陳東升的父母出身貧苦。他的父親16歲參加新四軍,后轉業(yè)到湖北天門。


小時候,陳東升總覺得自己不屬于天門,知識成了他改變命運的最佳工具。陳東升母親單位里的《參考消息》、《光明日報》、《文匯報》……都是他不可錯過的課外讀物。


上中學后,陳東升一下子就變成一位社會科學青年,他花了半年時間把《馬克思傳》啃下,并訂閱《自然辯證法》、《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等雜志,開始研究人類起源。


高中畢業(yè)后,陳東升趕上上山下鄉(xiāng),被分配到天門縣科委下屬的微生物研究所當工人。當時研究所里大概二三十人,一半都是大學生,其中對陳東升影響最大的是叫陳其武的一位技術員,是北京農(nóng)學院來的,一心想上大學的陳東升總是向他們請教。四年工作期間,陳東升還自學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微生物學。


1977年,還在田間做調(diào)研的陳東升聽到了恢復高考的消息,于是興沖沖報了名。當年的高考生活是最具有戲劇性的,幾乎所有的考生白天都還要上班、種地、挖渠,各種戰(zhàn)天斗地,晚上復習,油燈點著了被子不算新聞。同一班的學生相差十幾歲,有的人已年過30,結婚生子,有的才15、16歲,還沒談過戀愛。


陳東升真是拼了命地復習,然而好不容易成績過線,但因為說錯了話,最終政審不合格而失去進入大學的機會。


沒走成讓陳東升的人生受到很大的打擊,但他也因此更堅定一定要走出去,所以接著高考。陳東升說:我的心目中始終有一個清晰的目標。無論經(jīng)歷過什么,都要成為有用之人。當時我覺得這個縣城怎么能夠容納我呢?


1979年,陳東升最終如愿考進了武漢大學。他背誦著馬克思名言感慨道:在成功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那些在崎嶇道路上攀登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3



俞敏洪


小時候俞敏洪十分喜歡看書,他一直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那個熟悉的小村莊,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墒?,命運還是給了他太多的障礙。俞敏洪初中畢業(yè)時,雖然成績還不錯,但當時有項政策,貧下中農(nóng)的子女,一家只能有一個人上高中,而俞敏洪的姐姐讀了高中。


于是,不能上學的俞敏洪回到家里開手扶拖拉機,閑著沒事的時候就畫畫。待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俞敏洪的母親看到兒子特別郁悶,也覺得很難過。她幾次跑去跟公社的領導求情,希望能給俞敏洪一個上學的機會,但都沒有成功。那時候恰巧隔壁村的一個女孩不愿意上高中,就退學回家了。俞敏洪的母親聽說這件事后,費了好大的勁到處求人,最終把俞敏洪塞進了高中。


于在家耽誤了將近一年時間,當俞敏洪進入高中的時候,高一馬上就結束了,而當時高中一共就兩年,所以,俞敏洪實際上只讀了一年高中就參加了高考。離開農(nóng)村一直是他的理想,實現(xiàn)這個理想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考上大學。


然而1978年時,俞敏洪的英語只考了33分。落榜后的他又回到家里開手扶拖拉機、插秧、割稻,就這樣一直干了兩三個月。突然有一天,俞敏洪的母親打聽到大隊中學原來的英語老師懷孕回家了,于是又拼命把俞敏洪弄進去,當了代課老師。


正是在代課期間,俞敏洪的理想之火又一次被點燃了。他總是想起班里有一個同學考上大學后遠走高飛,而其他同學都變成了地道農(nóng)民的場景。于是,不服輸?shù)挠崦艉榘讶繕I(yè)余時間都用在了自學上,準備再參加一次高考??墒堑诙胃呖?,俞敏洪又落榜了,他的心中不禁五味雜陳。


經(jīng)過兩次失敗后,俞敏洪幾乎都要放棄高考了,但俞敏洪的母親還在堅持。聽到縣教育局正在辦一個外語高考補習班的消息后,俞敏洪的母親拼了命要將兒子送去學習,可當時只招40名學生。為了將俞敏洪弄進去,俞敏洪的母親不知道用什么辦法找到其中一位老師,并提著雞蛋和菜去拜訪。得知老師身體弱,又沒有足夠的奶水給孩子吃時,俞敏洪母親自告奮勇地提出要幫助對方帶孩子。于是老師十分感動,最終收下了俞敏洪。


當天,俞敏洪的母親興沖沖地從城里趕回家時,不料趕上大暴雨,一路上,她好幾次摔進路旁的水溝里。當看到母親像個泥人一樣站在自己面前時,俞敏洪立刻明白:我只有一條路,拼命學習。


俞敏洪每天早上五點起來背課文,晚上點著煤油燈做習題,他也不管別人學得怎么樣,就是自己拼命學。俞敏洪回憶說,在堅持努力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會有連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xiàn)。那時候,我們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所以只能用特別痛苦的方式來彌補。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自己能把一整本英文字典的單詞背得滾瓜爛熟,但是我用了三年的時間實現(xiàn)了。


人的脆弱和堅強都很不可思議。有時候一句話就能讓我們淚流滿面,有時候一咬牙發(fā)現(xiàn)自己走過了很長一段路。最終在第三次高考時,俞敏洪成功考進北大。


多年后,俞敏洪總結道:我對高考的感情是比較深厚的,因為在我們那個年代,想得更多的是用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當年沒有上大學,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也不可能為社會做更大的貢獻?,F(xiàn)在,雖然高考被許多人詬病,但它依然是體現(xiàn)教育公平的最后一條線。一個農(nóng)村孩子是可以有廣闊天地的,這個廣闊天地只能來自于教育。


4



史玉柱


1962年,史玉柱出生在安徽的一個普通家庭。據(jù)鄰居描述,小時候史玉柱十分內(nèi)向,不怎么愛說話,但喜歡看書,尤其是小人書,簡直癡迷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但是這樣下來,該做的作業(yè)總是忘了做,該背的課文也不背了,最后史玉柱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以至于到了小學四年級,竟成了一個留級生。面對老師的嘆息,無法容忍的母親在一氣之下,把史玉柱一箱令他魂牽夢縈的小人書化為灰燼。倔強的史玉柱因此落下了眼淚,但賭氣的他絕不是一個輕易認錯的孩子。


雖然小人書沒有了,但史玉柱又找來了《十萬個為什么》。而這一次,父母不僅沒有反對,而且還相當支持。于是,年幼的史玉柱很快就迷上了科學技術,并千方百計地去試驗和探究。


小學五年級時,史玉柱便組裝了一個收音機,打開它時居然音量很大,使他不敢相信。初次的成功「膨脹」了史玉柱的「野心」,于是他決定要制造炸藥。果然,一聲巨響,炸藥爆炸了。爆炸不僅「炸」開了史玉柱滿臉的喜悅,同時也「炸」響了自己名字,別人送其外號為「史大膽」。


上初中后,由于原先住的地方要改造,史玉柱全家只好搬走。陌生的學習環(huán)境似乎羈絆住了史玉柱的玩心,初二時史玉柱開始在學習上發(fā)起「瘋」來。這一「瘋」就了不得了,他「瘋」成了學校里盡人皆知的「黑馬」,各科成績都有進步,特別是數(shù)理化成績直線上升。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史玉柱開始「改邪歸正」呢?原來,上中學后,數(shù)學老師經(jīng)常會給他們講陳景潤是怎么攻破難題的故事。在老師的熏陶下,史玉柱將陳景潤當作自己的偶像,立志要考到浙江大學數(shù)學系。為了實現(xiàn)夢想,史玉柱真是寒窗苦讀,日常生活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沒有周末,沒有休息日。經(jīng)常是最早一個到教室,最晚一個走。


雖然這樣的經(jīng)歷十分磨人,但畢竟天上不會掉餡餅。1980年,史玉柱最終以全縣總分第一的成績圓夢浙江大學數(shù)學系。他的故事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做不到的,只是你不努力去做。


5



馬云


上中學之前,馬云的成績并不好。直到在中學的課堂上聽到了一個故事。當時他的一位老師在課堂上講述了自己在西湖用英文為外國游客指路的故事。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馬云卻將老師這段不經(jīng)意的「閑話」放在了心上。此后八年,不管刮風下雨,馬云都會「厚著臉皮」跑到西湖邊找老外練習口語,他還特意去小賣部買了個喇叭。日復一日的堅持,不僅使馬云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也讓他在很小的時候便有了了解外面世界的沖動。然而在當時的中國,想要出遠門,高考是最好的出路。


18歲那年,參加過兩次中考的馬云終于盼來了高考,但很遺憾,因為數(shù)學只考了1分,他與大學無緣。落榜后的馬云起先四處打零工,后來父親幫他在雜志社找到了份送雜志的工作,于是馬云每天騎著三輪車去報刊亭送雜志。工作中的一次偶然的機會,馬云意外讀到了路遙的《人生》,書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令馬云為之震撼,于是他決心要為自己的理想再搏一把。


然而苦心備考的馬云第二次又失敗了,他的數(shù)學只考了19分。發(fā)榜那天晚上,馬云和幾位同樣沒有考進大學的同學一起,躺在老浙江圖書館門口的平臺上,望著滿天的星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憂慮惆悵……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家人埋怨、怕自己會永遠抬不起頭、怕自己沒有未來…… 但自始至終,馬云從來沒放棄過。


「那些天生會讀書的人是命,嫉妒羨慕也沒有用。我們這些不太會讀書和考試的人,就堅持再考幾次吧。未必一定要進名牌大學,但考進大學還是非常有用的。連普通大學也考不進,那你還是有點自己的問題的。」


于是,馬云再來了一次。為了將數(shù)學成績提上去,他瘋狂地刷題,最終如愿進入了杭州師范。


多年后,獲得香港大學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的馬云在演講中感慨道,「我考了三次才考進大學。我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可以成為博士。但是我的確很努力,盡管我不停地考試失敗。所以,我的故事告訴那些非常努力,但一次又一次失敗的人:別放棄,總有一天,會有一所像香港大學這樣的好學校等著你。」


6



劉強東


劉強東出生于江蘇宿遷的一個貧苦農(nóng)村家庭,小時候家里非常窮,每年只有一兩次能吃到豬肉。由于父母常年跑船,他和妹妹被寄養(yǎng)在了外婆家,妹妹喊餓,5歲的劉強東就在地上用磚塊搭灶做飯。再長大一點,割豬草、挑糞他什么都做。


在一次演講中,劉強東回憶說:農(nóng)村長大的孩子,對公平可以說真的是充滿了渴望。我們那時候教育資源特別的緊張,其實那時候也是生育高峰期,改革開放了,好多人生了好多孩子,然后每個村都有自己的小學,但是鎮(zhèn)上呢只有一個初中,里面有一半的名額是留給鎮(zhèn)上各種領導的孩子。所以這樣一來,從村小學畢業(yè)要想考上初中,等于跟高考難度差不多了,像當時我們村就給了5個名額。班里面這么多孩子,實際上只有我們5個孩子,離開了村子去鎮(zhèn)上上了中學。


劉強東表示,「我們那個年代可以說最好的學校,不是上高中,不是考大學,最好的學校是考中專和中師。比方說宿遷,我們最好的是無錫商校,如果你從初中考上無錫商校,出來就去供銷社工作了,那太牛了!那是最好的學校。其次就是中師,出來就可以做老師,不是農(nóng)村戶口了,你就變成城里人了。但是在初中畢業(yè)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事情,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之后,我發(fā)誓一定要考大學。」


劉強東指的那件事,就是出門遠行。初中畢業(yè)時,父親原本答應帶劉強東去上海旅游,結果突然改口說「沒時間」。于是,劉強東悄悄帶著自己攢了很多年的50塊錢出去旅行,他要去看看這個世界究竟怎么樣?在此之前,劉強東從未出過遠門。


在南京金陵大廈,穿著拖鞋、大褲衩和兩根筋汗衫的劉強東,繞著大樓走了許多圈。當時,劉強東才知道原來世界上有比宿遷更大的城市。于是,他開始憧憬上海、北京、紐約……會是什么樣子。在回去的路上,劉強東想到:人生就像一江春水,去了大海再也回不來了。在沒有離開農(nóng)村之前,你就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到了外面,才發(fā)現(xiàn)差距太大了。所以那時候,我就發(fā)誓:我一定要去中國最大的都市上學。因為我堅信在那兒我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旅行回家后,劉強東開始拼命讀書。高考那年,他所有的志愿只報了兩個城市,就是北京和上海。最終,劉強東以全宿遷第一的成績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副縣長親自送大紅花進家,劉家連放三天電影。在去大學就讀的路上,劉強東背著兩個包裹,其中一個包裹裝著書本、衣服、被褥、臉盆……以及東拼西湊的500元錢;另一個包裹里是親戚朋友們送的76個熟雞蛋。


劉強東感言:可以說高考改變了無數(shù)人的命運。因為上大學,我才有了看得更遠,走得更遠的機會。今天,我依然在努力地學習、看書,我依然每天工作16個小時,沒有周六日。堅強的人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奔跑。


7


每一個人都是有用之才,而教育給大家提供了發(fā)現(xiàn)自己才能的機會。


盡管高考不是一個學生的終點,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生的走向。對很多貧困地區(qū)的考生來說,今天,高考仍是他們改變命運的關鍵通道。正如奧巴馬所說:不管你將來想要做什么,你都需要相應的教育。這世上不存在不把書念完就能拿到好工作的美夢,任何工作,都需要你的汗水、訓練與學習。今天你們在學校中學習的內(nèi)容,也將會決定我們整個國家在未來迎接重大挑戰(zhàn)時的表現(xiàn)。

責任編輯:七禾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本網(wǎng)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nèi)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wǎng)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七禾網(wǎng) m.levitate-skate.com版權所有,相關網(wǎng)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jīng)七禾網(wǎng)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wǎng)站相關內(nèi)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diào)整或刪除。

聯(lián)系我們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chǎn)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wǎng)

沈良宏觀

七禾調(diào)研

價值投資君

七禾網(wǎng)APP安卓&鴻蒙

七禾網(wǎng)APP蘋果

七禾網(wǎng)投顧平臺

傅海棠自媒體

沈良自媒體

? 七禾網(wǎng)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

認證聯(lián)盟

技術支持 本網(wǎng)法律顧問 曲峰律師 余楓梧律師 廣告合作 關于我們 鄭重聲明 業(yè)務公告

中期協(xié)“期媒投教聯(lián)盟”成員 、 中期協(xié)“金融科技委員會”委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