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為風險而生。 企業(yè)經營猶如江中行船,難免遭遇風浪。從古到今,無數企業(yè)家思考著如何能夠規(guī)避風險,乘風破浪,帶領企業(yè)砥礪前行。1848年,CBOT的成立標志著現代意義的期貨交易所的出現。期貨,正是曾經的芝加哥谷物商人應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明。歷經170多年的發(fā)展,從期貨合約的標準化,到結算風控規(guī)則的完善,從商品期貨的擴展,到金融期貨期權的遍地開花,期貨市場的建設日益成熟。對于期貨投資的理解,也越來越豐富多元。 于國家而言,期貨市場關乎大宗商品的定價權,關系資本市場第三級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對公司來說,利用期貨規(guī)避商品價格的波動風險,套期保值助力企業(yè)長久穩(wěn)健發(fā)展;就廣大投資者而言,充分發(fā)揮期貨在資產配置中的作用,可以增加資產性財富收入。這一系列期貨市場功能的發(fā)揮,都需要我們對于期貨投資有理性客觀的認識。 從參與期貨市場的目的來說,無外乎風險管理和資產配置。對于期貨投資的思考,也要從衍生品和大宗商品兩個維度來理解。 衍生品視角下的期貨投資 期貨是四大衍生品類之一(遠期、期貨、互換和期權),更加強調投資的風險管理功能,是投資組合管理的重要工具。在這個維度上,主要是機構的視角,利用期貨合約進行風險對沖,調節(jié)資產組合的風險敞口。 投資是認知的變現,衍生品視角下的期貨投資,PK的核心是對風險的認知。關于風險的解讀和刻畫,古往今來,難出奈特。作為芝加哥經濟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新古典經濟學的開山鼻祖,弗蘭克·H·奈特以《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一書,通過對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區(qū)分和描述,較為完整地把信息經濟學的思想呈現于現代經濟學的殿堂中,為后起的信息經濟學家們點亮了一支思想明燭。書中說:“風險是一種人們可知其概率分布的不確定,但人們可以根據過去推測未來的可能性;而不確定性意味著人類的無知,因為不確定性表示著人們根本無法預知沒有發(fā)生過的將來事件,它是全新的、惟一的、過去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利潤的真正來源是不確定性。”風險時刻存在,機構擁有專業(yè)知識,能夠更加有效地度量風險,借助期貨、期權等工具去對沖風險、管理風險,繼而獲取行業(yè)平均利潤率或某種固定收益率。此外,在面對人類無法預知的風險(不確定性)時,部分卓越的機構,通過識別不確定性中蘊含的機會,對資源進行整合,從而獲得超額利潤。 機構在風險管理上的訴求總是各異的。于實體產業(yè)而言,要考慮自身的企業(yè)組織性質。國企要以套期保值為原則,受到“八號文”的各項約束,還要兼顧企業(yè)內部管理流程規(guī)范性與期貨套保交易時效性沖突,也要抗得住套期保值浮虧時的壓力,并通過自身的堅持讓企業(yè)上下看到,套期保值對于穩(wěn)健經營的意義、對國企資產保值增值的價值。民企要在滿足自身風險管理需求的基礎上,盡量降低風險管理所需的成本,繼而讓企業(yè)利益最大化。無論是場內還是場外,期貨還是期權,遠月還是近月,對沖平倉還是交割了結,都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優(yōu)選。金融機構利用期貨等衍生品對沖風險,除了要滿足相關監(jiān)管條件,還要受產品合同中投資范圍和比例的約束,結合投資經理的投資策略來調節(jié)投資組合的風險敞口,以獲得預期收益,甚至賺取超額收益。收益與風險的對立統(tǒng)一,危與機的同生共存,不正是對機構專業(yè)能力和風險駕馭能力的考驗嗎? 隨著衍生品市場的開枝散葉,風險管理工具日益豐富,期貨市場改變著傳統(tǒng)大宗商品行業(yè)的貿易模式和定價機制,產業(yè)管理者和經營者在風險管理理念、金融衍生品的應用,甚至是組織的信息化和系統(tǒng)化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于能夠熟練應用各類風險管理工具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持續(xù)增加。 大宗商品角度下的期貨投資 聚焦在商品期貨上,期貨更多的是作為大宗商品這類資產的重要投資工具。相較于其他投資工具,期貨投資凸顯其在資產組合中的分散化效果以及抗通脹的保值效用。 國際上,往往將股票和債券作為傳統(tǒng)的主流大類資產,大宗商品則歸入另類投資之中。在國內,源于經濟結構的不同,大宗商品所處的農業(yè)和原材料行業(yè)居于重要經濟地位,大宗商品投資因其周期性和波動性而廣為人知,期貨市場更是與證券市場并駕齊驅,是普通投資者進行直接投資的合法合規(guī)的渠道。 具體而言,大宗商品視角下的期貨投資兼具兩大價值——分散風險和抵御通脹。大宗商品期貨投資的風險特征包括:其一,大宗商品與股票和債券的相關性比較低;其二,大宗商品通常對經濟周期敏感;其三,大宗商品與通脹呈正相關,而通脹與股票和債券一般呈負相關。之所以大宗商品抗通脹,很簡單,從通脹的定義來說,本就是一系列商品價格的上漲現象,而期貨市場交易的商品,往往是CPI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當通脹高企時,人們普遍會對信用貨幣產生不信任,繼而激發(fā)對傳統(tǒng)一般等價物——貴金屬的避險需求,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商品都能夠抗通脹。實際上,只有不可再生的商品,如原油、銅、鋁、鋅、金、銀等,才能抗通脹,而那些可再生的大宗商品,如小麥、玉米、大豆、豬肉等,是不可抗通脹的。 投資大宗商品的方式也不止期貨一種。一般來說,可以分為直接投資(直接采購現貨,但要支付倉儲成本,并存在carry yield)和間接投資(期貨投資大宗商品的股票、商品ETF等)。相對于其他投資大宗商品的方式,對國內普通投資者來說,由于合法合規(guī)、投資便利、市場流動性好且能加杠桿等,期貨投資可謂是效率最高的一個渠道了。 目前,從商品期貨的定價來說,主要沿用大宗商品的定價邏輯。長期投資商品期貨合約,最終收益可以拆分成以下幾個部分:期貨合約收益=現貨變動帶動期貨價格變動的收益+抵押收益+展期收益。其中,抵押收益的產生是因為期貨實行保證金交易,自帶杠桿,不需要支付全部金額去購買,這些暫時用不到的自有資金可用于購買國債等固收產品,其間所產生的收益稱為抵押收益。實際投資中,該部分收益來源于期貨賬戶中可用資金的利息收益。展期收益的產生是因為期貨投資的是一份份的標準化合約,每一份合約都有其活躍時間和到期期限,隨著主力合約的交替,要進行期貨合約的展期交易,不斷滾動進行,在展期時所產生的收益就稱為展期收益。值得一提的是,在期貨升水的情況下,多頭持倉的展期收益是負的(空頭反之),而在期貨貼水的情況下,多頭持倉的展期收益是正的(空頭反之)。 眾所周知,商品價格的走勢取決于供需,期貨投資的關鍵在預期。我們不斷擴展自身的研究,就是期望能夠將更多的未來涵蓋在預期之內。不同的投資者出于各異的目的,結合自身認知去研判分析,繼而形成各自的預期。有所分歧,才會成交。有的人堅信市場行為包容一切,歷史會重演,運用各種技術指標,精準研判;有的人基于經驗概率分布,統(tǒng)計分析,利用大數定理,追尋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不同的人對于期貨投資有著不同的認知,也正是這些千差萬別的定價模型,才讓期貨市場的零和游戲具備了長期投資的價值,才能讓那些配置期貨的投資者有機會獲取超額收益。在期貨市場博弈的人,核心競爭就在于兩方面,即如何提高自己的預期能力——行情研判,以及怎樣加強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風險控制。 責任編輯:七禾編輯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m.levitate-skate.com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 七禾網 | ![]() 沈良宏觀 | ![]() 七禾調研 | ![]() 價值投資君 |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 七禾網APP蘋果 |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 傅海棠自媒體 |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