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體報道大量新三板掛牌公司股票跌破定增價,引起了投資界的一翻爭議和熱炒。有的說,券商等機構“短視”,借著政策消息,炒一把,撈一把就走;有的說,企業(yè)估值過高,有泡沫,股價偏離公司價值,不注重長遠發(fā)展;還有的說,政策“紅利”一直沒有落實,轉板、擴容都去哪了? 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多,也讓從業(yè)者和投資者不得不理性反思新三板的發(fā)展。到底什么樣的制度適合新三板?到底應該怎樣投資新三板? 想割“韭菜”不容易 媒體報道,截至7月20日,2015年新三板定增799次,其中有84家跌破最近一次的定增發(fā)行價。比較知名的企業(yè),比如“定增王”中科招商最近一次定增價格是18元/股,最近價格在17元/股。媒體披露的跌破定增價的掛牌公司還包括奧派股份、樓蘭股份、深冷能源、唐人通服、華麗包裝、明利倉儲、海容冷鏈、田野股份、天開園林、富耐克等,有的甚至下跌了90%,有沒有泡沫可想而知! 造成定增價急速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新三板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不夠,這也和500萬開戶門檻的政策有關。股轉系統(tǒng)副總隋強曾提到,500萬的開戶門檻是適合的,目的是保護投資者。從這輪新三板“割韭菜”的情況來看,新三板設置投資者準入門檻還是有必要的,當然,500萬或高或低還值得商榷。 設置500萬投資者準入門檻后,一些企業(yè)和機構想通過炒作,來套取短期利益賺錢的計劃便破滅了。目前新三板還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大家都比較專業(yè),至少比較理性。一些機構炒高了價格,買了股票賺了錢,價格砸下來之后,都不愿意買回來,可見,機構對企業(yè)的評估有多差,而做定增也是為了短期套利,而不是支持企業(yè)融資來長期發(fā)展。 但是,在A股市場上折戟的散戶投資者,在新三板這個市場上還是保持了警惕。至少目前門檻沒有降低,間接地保護了投資者免遭這一波泡沫的洗劫。未來在新三板“割韭菜”不容易了,機構投資者要借投機獲利,A股市場也許可以,新三板似乎不太適合。 新三板適合長期“價值投資” 之前在易三板專題研究中,我們已經講過新三板適合長期的投資,適合“價值投資”,不適合A股式的投機套利。原因在于,新三板是極度市場化的資本市場,但凡出現短期套利機會,便會有做空者將價差平滑掉,套利機會就會消失。這輪新三板跌破定增價,其實正是這一理論的體現。 為什么說新三板適合“價值投資”?除了短期炒作獲利之外,巴菲特的觀點,是伴隨著企業(yè)成長而股票增值。新三板的企業(yè)參差不齊,但不乏優(yōu)質企業(yè),如果能發(fā)現一兩家“阿里巴巴”“騰訊”,買進一些股份,幾年后有可能會有幾十倍幾百倍的增值。 易三板研究團隊在調研中,曾發(fā)現一些企業(yè)定增做的很到位,他們的定增會給股東投資者設置3年的封閉期,實際上,只有投資者認同企業(yè)發(fā)展模式,才會和企業(yè)長期共患難。3年之后,企業(yè)度過瓶頸期,業(yè)績會迎來幾何級數增長,投資者也會獲得高回報。 由于新三板沒有給企業(yè)定增設置封閉期的硬性要求,有的企業(yè)定增不僅不設置封閉期,而且連續(xù)差異化價格定增,第一次定增1000萬,1元/股,第二次定增3000萬,5元/股,第三次定增5000萬,10元/股,后面進入的投資者就成了“接盤俠”,在短期利益的誘惑下,早期進入的股東就會拋盤,股票價格跌破發(fā)行價便難以避免! 所以,對于企業(yè),應該考慮怎樣選擇合適的投資者,應該怎樣建立企業(yè)誠信和品牌。投資者也應考慮如何選擇靠譜的企業(yè),那些不斷定增短期套利的企業(yè),是否還值得信任? 政策需要市場倒逼 最后,談一談政策為何遲遲不來?無論是做市商擴容、降低門檻、分層,還是轉板,每一個政策對新三板來說都至關重要。但政策的出臺,要符合市場需求,或者說,市場成熟了才能出臺相應的政策,政策是市場倒逼出來的。 500萬的準入門檻業(yè)界公認有些過高,100萬-200萬比較適合,1900萬中產階級就可以加入新三板投資。如今全民創(chuàng)業(yè)時代,大量中產階級做天使投資,為何不讓他們進入新三板?新三板企業(yè)畢竟經過券商篩選,比很多天使階段的項目更加靠譜。如果中產階級入場,新三板的活躍度會大大提高,二級市場也會更加活躍。 還有個關注點,就是分層。易三板研究團隊在分析了美國納斯達克發(fā)展的歷史,發(fā)現“分層”本身也很有講究,納斯達克發(fā)展44年經歷3次分層,比較有意義的是后兩次;新三板也類似,至少要經歷2次分層,一次是做市商,一次是競價。分層標準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制度設計只是應運而生。 無論制度如何創(chuàng)新,本質上還是對于企業(yè)價值的判斷和選擇。理性的投資者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看企業(yè),如果只想依靠政策紅利炒作,恐怕新三板不會有太多的空間。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yè)馬上就超過A股上市公司數量,已經接近2800家,未來3年預計會達到10000家企業(yè),市場里一定有“黃金”,但只有專業(yè)的機構和投資者才能夠找到,需要長期投資才能夠檢驗。 責任編輯:陳智超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m.levitate-skate.com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APP蘋果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