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系統(tǒng)是指有應對情況的唯一方式
大家好,感謝南證期貨,感謝七禾網。我是一名普通交易者,從2005年開始接觸期貨這種高杠桿的交易市場,從2014年開始穩(wěn)定盈利。在這期間,自己不斷嘗試,試過波段,也拿過長線,做過套利,也做過對沖。最后穩(wěn)定下來的是小波段的手法,光看盤面的技術分析。在跌跌撞撞摸索的過程中,七禾網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七禾網上很多訪談都會給我們這些小散戶一些信念和靈感。還有類似這樣的活動我也經常參加,培訓項目我完整地參加過三、四個,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系統(tǒng),最后實現(xiàn)了穩(wěn)定盈利。我從2015年1月1日開始在七禾網上展示了自己的資金曲線,資金量不是很大,中間有過出入金,現(xiàn)在的累計凈值有50倍。
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交易系統(tǒng)”。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講:什么是“系統(tǒng)”;系統(tǒng)是怎么來的;構建系統(tǒng)為何這么難;如何構建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tǒng)。首先什么是無系統(tǒng),我們剛剛進入市場的時候是無系統(tǒng)狀態(tài),聽消息,只找對自己有利的消息。比如螺紋鋼售價低于生產成本,鋼鐵生產企三分之二在虧損,持續(xù)下跌不會太久,就買進;如果聽到各鋼貿市場壓貨嚴重,走貨困難,每天陰跌,就賣出;中央供給側改革下達關停任務,文件都下發(fā)了,買進;看到原材料鐵礦石價格在下跌,生產成本同時在降,就賣出。每天買入和賣出都有很多標準,今天聽這個消息,明天聽那個消息,無系統(tǒng)就是沒有唯一的標準,沒有唯一的應對方式,陷于“本來”。而且沒有系統(tǒng)的時候,交易者會怪自己“執(zhí)行力”不夠。其實心理學上有個叫“布里丹效應”,是說有頭毛驢,在干枯的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了兩堆草,由于不知道先吃哪一堆好,結果在無限的選擇和徘徊中餓死了。有系統(tǒng)是指有應對情況的唯一方式,首先是有個認識市場的過程,第二是有辨別機會的能力,再是有資金管理的手段,有進出場、倉位控制、加減倉、止損止盈的標準,這整一套的系統(tǒng)呈正期望值且可復制。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所謂“執(zhí)行力不夠”,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腦子里有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應對標準,不知道哪個有效,不知道用哪個,說到底還是系統(tǒng)不夠完善。
百度給交易系統(tǒng)的定義是:“交易系統(tǒng)是指在交易市場中能實現(xiàn)穩(wěn)定贏利的一套規(guī)則。它包括科學的資金管理,有效的分析技術,良好的風險控制。它的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交易員的穩(wěn)定贏利?!彪m然說得很對,但是我個人覺得還不是很精準。比如我們大家都聽過傅海棠老師的故事,傅海棠老師有交易系統(tǒng)嗎?顯然是有的,從前兩年做大蒜、棉花,到去年黑色系,他都是用同一種方法做的,發(fā)現(xiàn)一個東西低于成本價就拼命買。但這并不穩(wěn)定,中間的回撤會很大,所以系統(tǒng)的核心不是穩(wěn)定,而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資金管理、技術分析更多的應該叫做策略,構建系統(tǒng)是個主動的行為,有個隱含的前提是我知道自己這樣做收益是正向的,內涵包括為什么能賺錢和可持續(xù)。系統(tǒng)是基于世界觀、市場觀、盈利原理來定義機會,然后通過一系列操作手段、市場策略抓取機會,最后是實現(xiàn)可重復。很多人跟我交流的時候都喜歡問我中間這部分策略的問題,但是我認為這不是最重要的,系統(tǒng)的關鍵是前面和后面兩部分,你怎樣看待市場和你抓取的是怎樣的機會。舉例來說,2015年股災,國家救市的時候,我和一群朋友在吃飯,他們都被套了,還說要不是國家老說救市,我也不至于被套成這樣。我說其實是你們自己沒有一套自己的標準,如果有自己的標準的話,國家拉起來的時候就應該走。我給他們講了個故事:
洪水開始淹沒城市。一個神父在教堂里祈禱上帝來救他。
一個救生員駕著舢板跟神父說:“神父快上來!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
神父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于是,救生員就很無奈的離開了。
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的頭了,神父只好勉強站在桌子上。
這時,又一個警察開著快艇跟神父說:“神父快上來!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于是,警察也很無奈的離開了。
又過了一會兒,洪水已經把教堂淹沒了,神父只好抓著十字架。
這時,一架直升機緩緩開過來,丟下繩梯:“神父快上來!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還是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于是,直升機也很無奈的離開了。
神父就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后,見了上帝就很生氣的問:“主啊,我終生奉獻自己,為什么你不肯救我 ?”上帝說:“我已經派了舢板、快艇、直升機來救你,你怎么不走呢?”
這個故事里的神父沒有自己的判斷標準,放到剛才說的股災時期,如果他們有自己的系統(tǒng)來判斷,就知道什么時候應該買,什么時候應該賣。我是光看技術分析的,那6月18日的大陰線下來就破壞了之前的趨勢,就應該撤退,國家拉起來是絕佳的賣出機會,沒有比中國政府更好的政府了。而投資者自己沒有判斷的標準,那被套住也是理所當然。再者,對于樓市,市面上有太多的信息和指標,我們有沒有自己唯一的判斷標準。面對國家一次次的打壓我們應該買入還是賣出?分享我個人的一個例子,我從1999年開始接觸股票了,直到2009年找到一個方法,發(fā)現(xiàn)突破進場,拉升一波,好像挺有效的。一年多的時間里,二三十萬在股市里賺了7倍,當時就想這樣的話是不是140萬可以到1400萬?結果半年以后賺來的錢全部還給市場。同樣的方法,但是市場環(huán)境變了,我只是找到一個策略,但不知道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不知道策略什么時候有效什么時候無效,所以賺來的錢都還回去了。有系統(tǒng)的話,第一個階段就是要知道自己賺的是什么錢。第二個階段是在知道自己賺什么錢之后,應該在策略里有完整的要素,進出場、倉位控制、止損止盈、加減倉、資金管理等等。最后就重復地做這套系統(tǒng)就可以了。所以構建系統(tǒng)是從0到1的過程,在市場上重復就是1到100,到1000的過程。舉個題外的例子,據說王健林在2005年僅有5座萬達廣場,到2015年有75座萬達廣場和80座在建。建廣場的模式是一樣的,弄清一個原理,找到一個方法,然后“復制”就好了。我們的國家和城市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這種商業(yè)綜合體,萬達一年有十幾二十個點的利潤,那就一座變兩座,兩座變四座,四座變八座,最后就是一個重復的過程。
投資的本質就是認知變現(xiàn)
接下來要講的是系統(tǒng)是怎么來的,這是一個構建的圖。
首先我們是從交易品種、品種特性、產業(yè)鏈原理、統(tǒng)計學原理、風控思想、哲學思想等等出發(fā)構成對這個市場的認識,然后相對其他人,我們會發(fā)現(xiàn)市場運行的規(guī)律,基于這些規(guī)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市場的機會,然后用各種要素去抓取我們發(fā)現(xiàn)而別人沒發(fā)現(xiàn)的東西。構建完成之后就在市場上做驗證、測試和調整。這個過程也體現(xiàn)了投資的本質——認知變現(xiàn)。我們對市場認識到哪個層次,從哪個角度去認識市場,這是認知。我們的認知比別人先進的地方,就能在市場當中變成錢。這是從理論的角度來說,市場上有五花八門各種系統(tǒng),我舉一些例子來說明。
比如有人做人工高頻,2013年的時候我也去學過,叫“搶帽子”策略或者“剝頭皮”策略。如圖所示,4001價位是9手,4000價位是373手,9是帽子或者頭皮,搶帽子就是把這9手搶走了,別人想4001買就買不到了,搶到的人就賺錢了。
這種方式對于市場的認識是,市場是多空雙方的博弈,價格向阻力最小的方向波動,哪邊價格擋不住了就往哪邊砸。策略構建的重點是對進場點、止損止盈的標準和要求很高,對資金管理、倉位控制要求相對低一點,加減倉幾乎沒有。
這種交易模式適合年輕、專注力高、反應快、需要盤感的交易員。像前幾年很火的股指人工高頻,還有商品人工高頻,螺紋鋼剛出來的時候還挺好做的,現(xiàn)在都不好做了。美股人工高頻、A股T+0都有運用到,我這里展示一個A股T+0的團隊,他們手里本身就有一些大股東的股票或者長期持有的機構的股票,那他們就可以先買進,再賣出原來的股票,或者先賣出再買進。因為我們的A股市場是T+1的制度,大部分股票是不能在當天買賣的。他們可以做到當日買當日賣的話就比其他股民有優(yōu)勢,一旦看到哪邊價格擋不住了就開始往哪邊靠,這個團隊一年基本上可以賺到20%-40%,幾乎每天都能賺錢。
第二個例子是計算機高頻,這種模式和人工高頻不一樣,這是拼速度的。他們通常會在交易所旁邊,成交速度夠快,能趕在別人之前。第三個例子是波段,我自己的交易模式也屬于小波段。波段對于市場的認識是市場參與者結構隨市場運行而不斷變化,不同的時間和點位其風險收益比均不同。比如運行到震蕩末期,突破的時候,不同點位的風險收益比是不同的。機會辨別就是通過觀察盤面特征,等待風險收益比高(低)的點位進場(出場)。丁洪波老師就是做震蕩突破的,震蕩末期止損比較小,突破后吃一波行情,這樣的點位就比較好。這種方法適合年富力強、盤感好、情緒控制佳的交易員。
第四個例子是做長線交易的,這與做波段又是不一樣的。長線是遵循資金面和基本面的,所以機會辨別要對資金供應和基本面做研究。交易者是需要去研究產業(yè)鏈背后的需求和供應到底是怎樣的情況的。這種模式適合已具備波段交易能力,有金融學、經濟學深厚的功底,對產業(yè)鏈有深入研究,能了解庫存開工等真實信息的交易員。就像我舉例的傅海棠老師,原理就是低于成本買入。第五個例子是量化,這與其他幾種模式又是不一樣的,是基于數據的規(guī)律,提取和驗證,是西方科學思維在交易中的運用。辨別機會是數據驗證高概率事件,對交易員的要求是具有較好的計算機基礎。第六個例子是對沖,我早些年也接觸過對沖。對市場的認識是過濾不需要的波動,把某種可以把握的強弱呈現(xiàn)出來,尋找相對確定的機會。比如強弱對沖、Alpha策略。
第七個例子是基本面套利,市場認識是在金融市場完成產業(yè)鏈的操作,賺確定的錢,比如常見的油粕套利,黑色系品種間的套利。機會辨別是靠套公式、計算利潤,適合對產業(yè)鏈有深入研究的有耐心的交易員。第八個例子是統(tǒng)計套利,和基本面套利不同的是,統(tǒng)計套利是基于商品的比價總會在一定區(qū)域內波動,比如銅和鋁的比價、黃金和白銀的比價、三類油脂的比價,都不應該相差太多,如果超出范圍就進場,賭價值回歸。再介紹一種套利是高頻套利,依據相同品種不同合約短時間內價差的擾動,價差上去就賣空,下來就買多,但是這種方式交易容量有限。這張圖是一個高頻套利的團隊做的,做銅一分鐘的跨期,跟撿錢一樣容易。
以上這些是我這些年接觸到的一些交易方法,還有人是基于價差、升貼水的規(guī)律構建的系統(tǒng),比如林存福老師。也有人是光看持倉博弈,從持倉量突然上升或下降找到博弈的規(guī)律,從而構建的系統(tǒng)。所以我們認識到市場不一樣的地方,就可以構建我們自己的系統(tǒng),這個市場的系統(tǒng)是千變萬化的。
建構系統(tǒng)需趟過“千山萬水”
第三部分要講的是,為什么構建系統(tǒng)這么難。首先因為交易系統(tǒng)有很多要素,理解并在實盤中執(zhí)行好其中一個要素已讓交易者遍體鱗傷。我們作為散戶參與這個市場,市場給了我們教訓以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要怎么樣。比如止損,2005年我剛剛進入市場,什么也不懂,做錯平倉幾次都虧了,后來想這樣不行,下次不止損試試,結果錢全沒了,多次之后我發(fā)現(xiàn)是要止損。多次的失敗經驗也只能讓你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要素,沒有自己去嘗試過失敗根本意識不到有些東西是有用的。市場里有那么多要素,少了一個要素系統(tǒng)都是不完整的,會一個個給我們以教訓。再比如倉位控制,有金字塔加倉、倒金字塔加倉、等額加倉,每個系統(tǒng)里運用的都是不一樣的。有個老師說波段里用金字塔加倉,那是一定的,等趨勢漸漸走出來,后面如果越加越多等到一回調就虧得更多了;也有些交易模式是運用倒金字塔加倉的,比如林廣袤先生,不斷盈利加倉,所以一波行情可以賺幾十億。所以在向老師請教的時候不是直接問是什么加倉手法,而是應該先問是什么系統(tǒng)。對于市場中的各個要素我們都要有自己的認識,缺一不可。
第二個層次是因為完整系統(tǒng)要素太多,理解并執(zhí)行好大部分要素后,忽略了其中一項又使交易者滿盤皆輸。雖然我們已經認識到市場的各個要素,但是執(zhí)行不好。比如進場功力欠缺,入場不能見紅,追在高位殺在低位止損過大,拿不住單子 ;倉位控制功力欠缺,入場倉位過輕,倉位與行情沒有相對應,大行情賺小錢,加倉被動,追在高位,頭寸丟失,入場倉位過重,正常波動影響本;止損功力欠缺,止損死板,不能第一時間離場,盈利的單子拿成虧損,止損逐漸侵蝕本金,止損過小則一直在止損,止損過大則一次掉塊肉;止盈功力欠缺,過早止盈,行情沒吃夠,過晚止盈,利潤大幅回吐,甚至浮盈變虧損出等等。
第三個層次是因為優(yōu)秀系統(tǒng)琳瑯滿目,交易者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系統(tǒng)時早已迷失自己。人工高頻、日內回轉交易、動量交易、波段交易、阿爾法策略、價值長線、期現(xiàn)價差、基本面套利、高頻套利、趨勢套利、期現(xiàn)套利、移倉套利等等,光學一個就已經暈頭轉向,不知道到底哪個方法真正適合自己。
第四個層次是各類系統(tǒng)千差萬別,程序化交易者還好,但是對于主觀交易者來說,互相沖突的系統(tǒng)要素會讓交易者無所適從。例如高頻對進出點位要求嚴格,止損嚴格,快速進出;動量對進出點位要求低,對盤面動能和情緒把握要求高。我以前做過波段,覺得自己能盈利了就去學高頻,結果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單子拿不住了,出現(xiàn)了一年多時間一直虧損的情況。再比如說基本面套利要求逆勢增倉,趨勢套利就要求順勢而為。
第五個層次是因為各類系統(tǒng)的萬千要素盤根錯節(jié),執(zhí)行時的張冠李戴讓交易者暈頭轉向。對于主觀交易者來說需要勤于練習,執(zhí)行是一種習慣,進出信號是一種潛意識,交易順利是一種感覺。
第六個層次是以上所有的理論都需要無數的時間和金錢來實踐的,要虧得自己痛心,才能反思、改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神槍手是子彈喂出來的,交易員是真錢堆出來的。在中國股市常說七八年一個周期,三個周期之后知道了要止損,24年過去了,在股市里檢驗長線價值,概念還沒弄懂一輩子過去了。
第七個層次,即便交易者趟過了以上千山萬水,正確執(zhí)行了適合自己的系統(tǒng)的所有要素,仍然會由于行情的原因得到連續(xù)的負反饋,從而開始懷疑人生。機會是一種可能性,賺錢也要三分運氣。策略都有不應期。越暴利的策略越難渡過不應期。
人生是修行,交易也是修行
闖過以上所有關卡后,就是今天第四部分內容——如何構建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tǒng)。就三句話,第一句話,我們交易的是對市場的看法。我們每個人對市場的看法都不一樣,所以我們構建的系統(tǒng)都不一樣,有些專門做重組,以前有些人專門在A股市場找?guī)T的要退市的股票買入,什么都不看就等重組,以前這個策略很有效。我們中國股市建立就是為了為企業(yè)解困,只有經過審批的少量公司才能上市,要退市都會有人來重組。從兩市建立以來,到2015年為止總共只有12只股票退市,也就是大部分ST的股票最后都是重組。把資金分成10分投10個股票,就算不幸有個真的退市了,還有其他9個股票重組以后翻五倍、十倍。之所以能想到這個策略,首先對我國股市有一個了解,是為國有企業(yè)解困而設的,一般都不會輕易退市。還有漲停板敢死隊,等到接近漲停板的時候進去,沖一波就走。有些沖有些不沖,平均每天賺1%,一年下來可以賺10倍。他們從有漲跌停板的制度里發(fā)現(xiàn)盤口會有很多人要買買不進的情況,這里面就存在機會。所以如何認識機會,就決定了用什么類型的策略。第二句話是我們交易的是我們的信念。我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決定了自己的市場哲學,決定了其生發(fā)出的交易系統(tǒng)。當我們的策略是由自己對市場的認識生發(fā)出來的,這是有本之木,出現(xiàn)回撤也知道是正常的,是系統(tǒng)的一部分。如果是移植的別人的策略,當系統(tǒng)無效的時候還能執(zhí)行下去嗎?第三句話,我們交易的是自己的人性,每個人性格不同,適合自己的系統(tǒng)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路都不一樣,我們都是在尋找自己的路,可能有人適合我這種小波段,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有時候看別人人工高頻做得很好,但是你如果年紀大了,根本做不了人工高頻。
我今天的主題就講完了,再講一些題外話。每個人的人生也是一個系統(tǒng),人長期會形成反應的裝置,面對不同的情形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選擇不同會導致路徑不同,最后會導致人生不同。如果我們對自己的交易不滿意,從人生的角度看,我們對自己的現(xiàn)狀是否滿意?如果對現(xiàn)狀不滿意,是否首先應該反思個人是個怎樣的系統(tǒng)?是否是個正期望值的系統(tǒng)?進入市場的每個人都有賺錢的欲望,但極少數人有賺錢的系統(tǒng)。就像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欲望,但我們?yōu)槿颂幨馈⑻幚硇畔?、應對事件的固定模式,很多并不導向成功。我們追求成功,就要改變我們這個系統(tǒng)。改變的路徑就是覺知,停下來看看,重新選擇。我們在生活中也會與人爭執(zhí),或者遇到不順的事,這時候停下來反思一下人的反應裝置,碰到這種情況是否真的要這樣選擇。但是覺知自己是很難的過程,我也在市場里碰到過很多年紀比較大的人,很固執(zhí),交易模式固化,甚至已經沒有辦法覺知自己在做一件什么事了。改變自己是更難的過程,很多時候發(fā)現(xiàn)了也沒有用,多次犯錯嘗到教訓后才能改正過來,最后形成新的習慣。所以很多交易高手說,曾經虧得要跳樓,那一刻沒有跳,感覺重獲新生了,從此之后就走向盈利了。我是2014年才開始盈利的,我當時是覺得做不下去交易了,停下來才發(fā)現(xiàn)市場不一樣了,才會想到要改變自己。所以絕望后,停下來,重新選擇。最后一句話,覺知是改變,人生是修行,交易也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