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學術上流行一個定理叫“功能性文盲”,這個概念其實早在1965年聯(lián)合國在德蘭黑國際交流會上就首先提出來了,最初的意思是一個人不能學習和接受新事物,當然我們現(xiàn)在對這個概念有了優(yōu)化的定義。
現(xiàn)在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或者一定程度之后,思維認知固定化了,無論他看了多少書,做了多少事,接收了多少信息,都是在找自己以往固化的認同,都是為了印證自己原來的觀點,對于與自己觀點不相一致的東西,不是視而不見就是把它視為異類或歪門邪道,實際上他自己才是異類。
每個人都難免功能性文盲,思維固化是不可避免的,這時自省就不可或缺,否則社會交往中不免偏執(zhí),在投資交易中不免對機會和危險視而不見,或過度確信。
在交易中的投資者,往往只喜歡聽與自己觀點相同的分析者的話,或者看自己認同的文章視頻,一但認同就會轉發(fā)朋友圈,認為這個內容好,殊不知這只是他現(xiàn)階段的認知障礙而已,他所點贊或轉發(fā)的東西未必是好的或是正確的。每個人的朋友圈基本上就是這個人的認知圈,在這個圈里都是他自己認可的東西,或者是他本人當前認知價值觀下所要向外人展露的一些東西,你絕對看不到他所不認可的東西。
當很多交易者的持倉虧損時,他們總會去到處尋找有利于自己持倉方向的觀點來尋求自我安慰,而不敢去看那些相反的觀點,這其實是自欺欺人,逃避風險的預案。這時候則更應該多關注相反方向觀點的信息,以備自己拿出多套風控方案,以應對自己原本預料之外的風險。
所以很多投資者在學習和分析事物的時候難免形成偏執(zhí),比如,他會主觀判斷市場上哪個老師的東西好哪個老師的不好,只去學習他自己認可的那些老師的東西或是文章觀點,但他不知道的是,那些他所不認可的老師的東西,往往對他的自我交易完善才是幫助最大的。
每個人都可以捫心自問一下:如果自己的認知是如此對的話,那當下的自己是否已經(jīng)進入到了很成功的社會圈層或成功狀態(tài)中了呢?如果不是,那是不是你現(xiàn)在的認知就是存在問題的?是不是需要調整了?其實今天我拋出這個觀點就是希望大家打破自己原有的認知體系,讓自己去接納更多新的信息進來,而且這個過程必須是“主動”的。
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不是很流行“信息繭房”的概念么,因為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和個性化推送信息的功能,我們每一個人都被困在一個“信息繭房”里,你基本上能接收到的視頻和文章等信息都是被網(wǎng)絡大數(shù)據(jù)算法所根據(jù)你的認知和閱讀習慣匹配過的,你會越來越看不到你所不認同的信息,長此以往,你就只活在了自己所認為的世界中了,或者說你看不到這個世界的全貌,所以我們應該打破認知障礙,主動去獲取各種認知外的新信息來強化自己。
雖然被自己熟悉的或認同的觀點所包圍,是很舒服的事,就像你說了一句話,周圍的人都點頭稱是,然而,對思想觀點的成長而言,這卻是不利的。只有觀點碰撞,思想激蕩,才會動態(tài)成長,這個過程有點違背追求安全和舒適的人性,年紀越大、某方面成就越大,社會地位越高則越加困難,所以才說"到了一定年齡或程度,就容易變成功能性文盲。
跳出舒適圈最困難的就是直面自己的自以為是和不完美,所以不要隨意去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也別隨意在微信群里或朋友圈里發(fā)表一些看法和觀點,也許,那些只有你自己認為是對的或好的而已。
那么,從心出發(fā),完善自己吧。放下手機,關掉抖音,多去看一看好書吧。
所以,如果你要對這篇文章發(fā)表評論的話,是否應該先好好想一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