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中,人格面具和暗影。這兩個原型彼此對立。分別代表著外在形象和內在自我。
人格面具代表了呈現(xiàn)于人前并接受到社會贊許的表面。人格面具是人們理想化的自我圖景,但其具體內容因人而異,體現(xiàn)出獨特的個人努力和目標。
與之相反,暗影原形是人格中黑暗的、不被接受的一面,是人們不愿承認的可恥的欲望和動機。這些消極沖動可能會引發(fā)不被社會贊許的思想和行動。非常類似佛洛依德所說的不受控制的本我。
身為交易者,我們有著類似的興趣和激情,它們在某種意義上接近于本能,構成了人類交易者生活的一部分。
我認為,成功的交易是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即將原形從潛意識整合成強大意識。
在充分發(fā)揮自我的過程當中,形成自我人格特質與市場波動之間完美融合,融合后的互動是交易者追求的目標。
即:按照規(guī)則的盈利與承受規(guī)則帶來的小額虧損,在不斷純熟與內化的過程中,形成正反饋循環(huán),從而在重復的動態(tài)過程中提高潛意識的過程。
01 回避恥感
“兩年前疫情才開始。戴口罩很不適應?,F(xiàn)在出門,口罩都成了佩戴習慣,捂得嚴嚴實才安心。每天在家中獨自做交易,最可怕的是,盈利了倒還好,一旦當日虧損,出門接送孩子上下學,買菜的時候,總會從一開始就將口罩帶好,生怕別人認出我來。
我發(fā)現(xiàn)自從全職在家做交易后,越來越不喜歡與人打交道,甚至在小區(qū)碰到以前關系不錯的朋友時,也不想多說一句話。
最近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都無法認清楚他們了,而且交易的時候也經(jīng)常感覺虧損了不想止損,盈利了不想止盈。真不知道自己現(xiàn)在怎么了。”
趙女士的語言特別有畫面感,起初僅是在微信加了好友聊聊天,我并沒有當回事。但隨后幾天,趙女士在朋友圈發(fā)了幾張圖片后,我發(fā)現(xiàn)問題應該不是我想象中,幾句抱怨類傾訴般簡單。
一個雨過天晴后的周末,我們約好在一家咖啡廳見面,一起聊聊交易心理。
“為什么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中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我詢問到。
大學畢業(yè)后,我就選擇了在一家券商類的公司上班。
結婚后,由于要帶孩子,便做起了全職太太。
可能跟之前工作有關吧,我一直都很喜歡證券、期貨類的事業(yè)。也有相關基礎知識的儲備。
我也知道在這個行業(yè)里,能夠長期盈利的人非常少。
但因為自己在家里,經(jīng)常無事可做。所以便開了個人賬戶,每天早晨送孩子上學后,會進行一些投機交易。
起初還能夠每天或多或少掙點錢,也許是因為自己比較謹慎的緣故吧。但這個時間大約只持續(xù)了三個月左右。
一次在某個交流群里,看到他們分享了一些調研報告。
以前上班的時候,我也會參與調研并寫一些類似的報告。所以便認真的閱讀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制定了一些操作計劃。
很快的,思路與當時基本面要素一致后,我的小資金便翻倍了,當時特別高興。
平倉后,我繼續(xù)按照之前的思路與策略進行機會與操作。沒過多久,還是類似的要素,我的操作便產(chǎn)生了虧損。
在產(chǎn)生虧損時,感覺挺慌的。也許是之前翻倍的經(jīng)歷與勇氣吧,我毅然選擇繼續(xù)堅持自己的操作。
就在這種堅持下,我產(chǎn)生了大量虧損。
不知道是自己理解能力的問題,還是調研報告的質量問題,我的操作總是無法與行情未來方向一致,失誤率非常高。
并且我發(fā)現(xiàn)自己經(jīng)常會在盈利狀態(tài)下,無理由的堅持繼續(xù)持有,對于行情有過度的幻想,從而將盈利的頭寸拿到虧損才肯平倉了結。同時,進場后就開始虧損的頭寸,我也會繼續(xù)等待,除非虧損非常嚴重,自己無法承受的時候,才會止損出局。(從這點看,趙女士對自己交易中產(chǎn)生的錯誤行為,是非常清晰且能夠感受得非常準確)
慌亂之中,我瀏覽了一些有關交易類的網(wǎng)站和關注很多交易類的訂閱號。
隨后便開始風險相對較小的日內交易。
剛剛開始還是很謹慎的操作。初期的那種每天微盈的感覺又回來了,可是好景不長,很快,又無緣無故的開始虧損,而且還會出現(xiàn)連續(xù)很多筆的虧損。
那個期間,我自己的狀態(tài)挺差的,一天到晚心不在焉,總是在想如何讓這種微盈狀態(tài)持續(xù)的更長久一天。
有一天跟老公聊天。他問我最近做的怎么樣了?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他。因為最近一直都處于整體虧損狀態(tài),也不愿意跟他講,便隨口說了句,還行吧。
他應該感覺到了我最近狀態(tài)不好,便安慰我說:沒關系,感覺不好就停下來,沒必要跟市場死磕。
當時我感覺到自己特別難過,甚至有一種很羞恥的感覺。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非常優(yōu)秀的,從讀書開始,一直到我后來工作。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很少像最近這段時期一樣,這么的差。(女強人性格)
這次聊天后,我每天都在想如何改變現(xiàn)狀,并且找到最開始那種每天都有小盈利的感覺。
一邊看書學習,一邊進行模擬實踐,但并沒有明顯改觀,還是虧損多,盈利少。(也許在證券、期貨行業(yè)從業(yè)過,后來離職從事交易的交易者,交易時相對比較謹慎,我非常支持趙女士的模擬測試)
隨著模擬一天不如一天,還是虧損,之前產(chǎn)生的那種羞恥感覺來越嚴重,我甚至開始懷疑以前我的所有成績都是運氣所致。
為什么我做交易就這么的差勁呢?
自從有了這個想法,我便開始喜歡出門戴上口罩,不想跟人交流。想著總有一天自己能夠戰(zhàn)勝這些問題。
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了,虧損還是沒有停止,期間我不斷的自我懷疑與自我否認,感覺自己快精神分裂了,看到一個朋友發(fā)的文章后,懷著忐忑的心情加了你的微信。
心理咨詢我很早就知道,但是看到心理咨詢這幾個字,一般人都是會聯(lián)想到“精神病患者”之類。
所以我很忐忑,并且在國內很少有人從事交易者心理方面的研究。(她說到這里,我只能呵呵了,也許是因為她怕自己變成精神病人的驅力吧。)
通過這段交流,我總結到:
每一位交易者,在初期開始從事交易的時候,由于謹慎,小心等因素,都會出現(xiàn)一些微盈的狀態(tài)(新手的運氣階段)。
交易是一個異常孤獨的行業(yè)。經(jīng)常都是交易者自己與自己的異常欲望的博弈。作為交易者,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成長過程,與趙女士很相似的。也有過在虧損后不愿意讓別人知道的心理,看到自己虧損會很羞恥,總想著一切辦法進行逃避與掩飾。
隨著自己不斷的摸爬滾打與漸漸成熟的交易系統(tǒng),慢慢的,我才明白交易心理在交易中所起到的作用。
交易心理是一種人格特質在交易這個活動背景下的一種體現(xiàn),與交易技術平行存在,并且在很多時候與技術會形成交叉。比如,情緒化,焦慮,恐懼,僥幸等狀態(tài)下。
由于虧損而產(chǎn)生恥感,并且產(chǎn)生逃避的心理,不僅僅是趙女士和我身上出現(xiàn)過,在很多交易者身上都有這個現(xiàn)象。
用心理學的觀點進行分析,我總結以下幾種可能:
1、交易的盈利與虧損產(chǎn)生后,不知道產(chǎn)生的原因;
2、對于市場波動規(guī)律與交易行為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3、在個人成長經(jīng)歷中,喜歡與人攀比的情節(jié);
4、自卑情節(jié)比較嚴重的交易者;
5、特質取向有問題的交易者;
按照精神分析,這種恥感本身就是一種本我與自我在不統(tǒng)一的情況產(chǎn)生,而逃避的心理便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所以,作為交易者,我們需要每天在收盤后,認真分析每一筆交易,同時監(jiān)控自己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自省自己的得與失。
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都應該坦然的面對。
通過客觀記錄,以日記的形式進行自我疏導與自我成長。堅持一段時間后,我相信趙女士的這種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了。
02 回避攻擊
“老師,你知道嗎?一直以來我總在想一個問題:在網(wǎng)上瀏覽交易類的文章,不是虧的很慘,就是獲利巨大,好像從事交易后,只有這兩種極端,沒有中間狀態(tài)。但是,長期以來,我的業(yè)績卻一直很平庸,掙了又虧了,虧了又掙了,整體下來損耗手續(xù)費,我一直懷疑自己是否哪里有問題,體會不到文章里講的那些驚心動魄的極端狀況。”
職業(yè)交易員小李跟我聊這些事兒的時候,情緒比較激動,隱約感覺到焦慮的誘因,而且通過他的狀態(tài)可以判斷出他這樣的年齡缺少了同齡人的那份果敢與自信。
小李是我的一位好朋友團隊的交易員,入職2年多,非常的刻苦與努力,同時非常熱愛職業(yè)交易這份工作。
由于近期這些苦惱讓他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是否精神有問題。于是在我好友的介紹下,我們開始這次談話。
這樣懷疑持續(xù)多久了?我問到。
應該已經(jīng)持續(xù)快一年了,看著身邊的同事一個一個的成長起來,我的業(yè)績一直在中間徘徊,在網(wǎng)上看了很多文章,對比自己后,我感覺自己應該是“心理變態(tài)”。(我震驚,自己給自己診斷心理變態(tài)我還是第一次遇到)
我立刻問:平時你是否會產(chǎn)生幻視或者幻聽?
他說:沒有。
我一顆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來了。這孩子看啥文章能看成這么自我懷疑。
看文章上講的都挺有道理的,而且很多東西我也知道,也能做到,就是還是在這個狀態(tài)持續(xù)徘徊著,沒有一點進步跡象。所以我才判斷自己應該是變態(tài)。他委屈的說著。
好吧。(我一陣無語)
這種中間層狀態(tài)在各行各業(yè)均是最多且很普遍,這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就像正態(tài)分布一樣的分布著。所以,小李的問題,一定另有隱情。我必須要幫他找到。
在深入與小李交流后,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端倪與情節(jié)。
小李在讀書時,是一名刻苦努力的學生,但學習成績卻一直處于年級中的中上游狀態(tài)。在參加完高考后,他也順利的進入了一所比較普通的大學。
上大學的小李,快樂的開始了激動人心、青春洋溢的大學生涯。
在大學期間,他積極主動的參加了學生會。
然而在參加一次課外活動時,由于他的同學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
仗義的小李便向主辦方的領導反應了此事。然而,主辦方的回應是:就這樣吧,你們也就是這樣的能力了,畢竟你們又不是名校。(我立刻對這個點進行了密切關注,因為很有可能是語言攻擊)
我立刻就問:當時你什么感受?這個事情最后怎么處理了?
他說:能怎樣啊,接受現(xiàn)實唄,把事情做完,我們就離開了,后面我就很少參加學生會的活動了。(果不其然,問題就在這里,他被攻擊了,由于自己的弱小,而選擇了逃避的自我保護機制)
大學畢業(yè)后,我學的金融專業(yè),便來到這個團隊了。
隨著大家陸陸續(xù)續(xù)的進步,我無論怎樣努力,業(yè)績都是不上不下的狀態(tài),就算下去也行,被淘汰我也認,然而,我一直就這樣消耗著。身邊的同事也經(jīng)常跟我交流他們的心得,還有領導也很關心我,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這個狀態(tài),真的很痛苦。此刻的小李情緒很激動。(我看著他的狀態(tài),一句話也不說,我在想,這樣的年輕人當下已經(jīng)很少了,最起碼有目標,在努力著,而如今多少年輕人處于好高騖遠,無所事事的狀態(tài)中)
小李一直懷疑自己是不是注定是一個平庸的人,畢竟他付出了太多太多,從未停下努力的腳步,然而,殘酷的現(xiàn)實,一天天過去的日子,對他的打擊越來越大。于是小李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輕微的焦慮癥的癥狀。
作為心理咨詢師,我必須要從看起來并不是很重要的線索中,找到問題的本質,然后通過一些咨詢師可以應用的療法進行心理干預,從而讓咨詢者心理逐漸健康起來。
而小李的問題就處在他高中期間的平庸,大學期間那次學生會活動的刺激,由于自己的弱小與無能為力,從而對于攻擊選擇了逃避,而這個面對攻擊的逃避行為一直以來都處于他的潛意識中,從而在參加工作后,成為了職業(yè)交易員的他,依然會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中講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動機,每個人對自己在社會中所處位置的感知至關重要。
個體心理學與精神分析學不同的一點在于,它更關注社會環(huán)境,認識到應該采取預防措施來避免人格失調。
阿德勒提出,人格的核心之一就是追求優(yōu)秀卓越。
當人們過于無助或者感到無力,就可能自卑。
如果經(jīng)常體驗這種感覺,就可能產(chǎn)生自卑情節(jié)。
隨后自卑情節(jié)會讓人感覺無能并將其不斷放大,使個體認為自己無法達成目標,于是放棄努力。
更何況再如果受到外界刺激后,更加容易失控。
小李在職業(yè)團隊還好,畢竟職業(yè)團隊相對封閉,而且考量的第一標準就是人品,用心理學來講,就是人格健全。
我也接觸過很多社會中的交易者,就像在前一篇文章中寫的那位小李,盈利后,由于身體狀況不佳,詢問網(wǎng)友是否出現(xiàn)過類似情況,得到的反饋卻是刺激。
在交易的行業(yè)里,尤其是新手,剛剛步入虧損的初期,他們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很有可能與成長經(jīng)歷中某個人格特質形成呼應,因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多一些關愛,少一些刺激,多一些誠懇且親身經(jīng)歷的有效建議,少一些刺激與嘲諷。
在我們身邊多傳遞一些正能量。慢慢的,我們的交易就會好起來,我更相信,大家的交易技能也會隨著這個環(huán)境變化而成長起來。
交易不難,仔細想想,不是漲就是跌,開倉的結果不是盈利,就是虧損。而交易者的心理卻是千變萬化的。
隨后,我給小李進行了一些行為療法,以及相對應的疏導。
半年多后,我把這事兒都快忘了,有一天我突然在樓道遇見了小李。(雖然在同一個大廈,卻不在同一樓層,因而很少能碰見)
他是專門過來找我的,我通過他的行為和神態(tài)發(fā)現(xiàn),此時的小李精神狀態(tài)非常好,而且眼神中帶著慢慢的自信。
他告訴我,從那幾天后。他按照我所講的,開始接受自己的中間層狀態(tài),開始接受職業(yè)交易的平凡。
我接受了潛意識中的這些信息后,慢慢的,我的業(yè)績有了一點提高的跡象,隨后,每天按照引導方式,堅持對自己進行疏導,三個月前團隊就開始給我加倉了。
看他在講這塊時,流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我非常的欣慰。
我問他,用簡單的一句話總結你的成長吧。
他堅定的說到:接受自己的平凡,簡單的重復著過好每一天,按照規(guī)則做好每一筆交易。把簡單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認真做。這就是我理解到的。
我對著他嚴肅的說到:恭喜你,你找到了交易成功的秘訣。
(未完待續(xù))
可聯(lián)系下方微信留言您的交易困惑
并會得到免費的專業(yè)解答